乔氏文化族谱网

www.qiaoswh.com

    乔氏起源于4500多年前

    点击数:1422022-12-27 11:22:02 来源: 中华文化促进会桥山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

       乔氏起源于4500多年前


         姓是黄帝子孙,而且他起源于与黄帝的葬地有关。《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崩,葬桥山”的记载,后来周文帝命桥姓去‘木’,义取高远也。此外,据《前代录》载,匈奴贵姓有乔姓,代有辅相(即宰相)从史书上看,桥姓和乔姓人物基本上没有在同一时期出现的现象,十六国、南北朝以前有桥姓人物而无乔姓人物,以后则相反,就有乔姓人物而无桥姓人物。乔姓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现在的陕西、湖南、山西、江苏等省,宋、元时期有迁到现在的河南、浙江、湖北者,到近现代,东北的一些地方也有乔姓的聚居点。据《人民日报》报道的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乔姓是当今中国第96大姓。此外,现在新加坡等国有乔姓华侨。

          乔姓人氏最初在其发源地陕西境内繁衍生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他们很早就播迁到了山西和四川地区,并在山西和四川形成了以乔姓人氏为主要人口的聚居地所以这些地方就成了乔姓人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和后来向各地播迁的中转站,目前遍布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乔姓人氏,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来自山西和四川两地。

        在秦汉时期,就开始有乔姓人氏,从陕西、山西等地迁徙到了南方的江苏、浙江、福建以及中原地区,尤其是迁徙到江苏、高邮和浙江东阳的乔姓人氏发展较快,后来这两地又成为乔姓人氏在江南的发展播迁中心。

         历史上的乔姓名人可谓数不胜数,而人们最熟悉的还是三国时期的乔国老乔玄以及他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了,他们虽不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但有关他们的故事,却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使乔氏父女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另外,汉武帝时曾注《礼记》49篇,并被历来学者称为“乔君学”的大学者乔仁、武则天时期的名士乔琳,宋理宗时期以针砭时弊,知无不言而著称的一代名相乔行简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清朝乾隆年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山西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则是当时的一位大商人,他不但把绸缎布匹、茶叶等生意做到了欧亚诸国,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开钱庄,设票号,建商号等金融方面的业务,由于他经营有道,为商守信,从而使他成为当时商界一位有影响的人物。

           有资料表明,起源于4500多年前的乔姓人氏,在清康熙年间就从福建沿海迁徙到台湾的澎湖、新竹、嘉义和彰化等地从事渔农生产,繁衍生息。


    一、乔姓直接源于黄帝,因忠诚而得姓


       据史料记载:天下乔氏,直接来源于轩辕黄帝。其渊源,出自5000多年前的桥山黄帝陵,系华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姬姓子孙之嫡裔血脉。河南新郑,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

        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晚期,黄帝诞生在河南新郑的轩辕山。黄帝以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凝聚力,教人农耕渔猎,创造文字,发展生产,教化万民;其妻嫘祖教人织衣做裳,抵御寒冷。黄帝有妻十四个(元妃为西陵氏),生二十五个儿子,组织了廿五个子部落;其中最早得姓(为诸侯)的,有十四人、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葳、任、荀、僖、姞、儇、衣;青阳、仓林也为姬姓,故得姓者有十四人,就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姓氏。黄帝以这廿五个子部落为基础,统一了中原黄河流域(称之为“中”或“华”)。

        黄帝融合炎帝的“夏”部落,炎黄二帝又合力灭掉犬戎、打败了蚩尤,统一了中原黄河流域。因此,炎黄二帝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西幸渭水,在桥山龙驭归天(仙世)。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史记•五帝本纪》就有“黄帝崩,葬桥山”的记载。黄帝葬桥山,其身边的姬姓子孙,不肯离去,忠诚在桥山为黄帝守陵,并以桥山之“桥”为姓氏;桥()姓自此而来。此桥氏,就是乔姓始祖。故我乔姓,为“黄帝廿五子姓”之   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城北,有沮水穿山而过,山呈桥形,因以为名;上有黄帝冢,碑刻曰“古轩辕黄帝桥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民族领袖毛泽东、蒋介石,都派人祭拜黄帝陵,誓师抗战到底,保卫中华民族。2005年春夏,在台独分子要搞独立时,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等都先后回国,祭拜黄帝陵,誓与台独分子决战到底。现桥山黄帝陵碑旁还有一通碑,上有当代大文豪郭沫若遒书的“桥山龙驭”四个大字。


    二、“桥”姓改为“乔”姓,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1.周朝时已去木为乔。最早的是东汉时的大文学家蔡邑(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蔡文姬之父)所说:“桥,黄帝子孙不在十二姓者,以()为氏,周末已去木”。但由于历史原因,没能考证出具体是经谁“去木为喬”的。清代学者张澍《姓氏寻源》书中,赞同蔡邑的观点:认为“橋”姓早在周末(即战国末期)已改为“喬”,而不是西魏时期。他还特别强调说:“蔡所云周,乃姬周”。

    2.历史确切记载的是,“橋”字去“木”为“喬”:取“志存高远、寓意升迁”之意,喬姓从“橋”演变成“喬”,是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公元534年),经橋勤去“木”为“喬”的。公元420年,西晋王朝灭亡,我国开始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战乱时期(直到公元589年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北魏统治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约150年(公元386534年,都洛阳);公元532年,23岁的元修被丞相高欢立为帝,即魏孝武帝(公元532534年在位)。当时,橋勤是朝中大臣;而丞相高欢独揽大权、架空孝武帝。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不堪忍受高欢胁迫;橋勤与驻兵长安(今西安)的大将宇文泰关系好。魏孝武帝就在朝臣橋勤的保护下西奔长安,投靠大将宇文泰,并任命宇文泰为大丞相,建立西魏。宇文泰进行姓氏改革,建议橋勤把“橋”姓去“木”为“喬”,取“志存高远、升迁之意”。橋勤觉得这个建议好,就改“橋”为“喬”。因此,喬勤又是今“喬”(乔)之祖。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喬氏出自姬姓,本橋氏也。漢太尉(橋)玄六世孫(橋)勤,后魏平原内史,从孝武入關,居同州(今陕西大荔),生郎,郎生達。后周文帝名橋氏去木,義取高遠也。”(后周文帝即宇文泰。535年,宇文泰杀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帝,专制朝政。556年,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觉袭位;557年废魏建周,史称北周,追尊宇文泰为周文帝。)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也有记载:“黄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為橋氏”,“喬氏即橋氏也,後周文帝為相,命橋氏去木,義取高。”《元和姓纂》和《万姓统谱》等资料均如此记载,即乔姓出于姬姓,以物事为氏。

       繁衍播迁:这支黄帝后裔桥姓,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等地,人丁兴旺。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乔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尤以河南商丘兴成望族,以“梁国”为其堂号。五代时,人口剧增。明清之际,乔姓名人以盛于前代之势涌现,此期乔姓达到历史最为鼎盛时期。


    郡望: .梁国郡:梁国为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所辖范围大约含今河南省商丘市和虞城、民权等地。晋代时,梁国治所在今商丘南。梁郡:三国魏、南朝宋时置。

    .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乔氏是梁国郡和冯翊郡显贵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冯翊郡治所在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北魏移治高陆县(今陕西高陵县)。《姓氏考略》记载:乔氏“望出梁国、冯翊”。

    堂号:梁国堂,纯洁堂,文惠堂。


    三、在乔姓在当今全国总人口中的排序


        乔姓是当代中国第96位的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18%;尤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省为多,这四省乔姓约占全国汉族乔姓人口的67%。据最新的人口调查统计显示:乔姓至今已排在了100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