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532023-02-03 09:58:11 来源: 中华乔氏统谱编委会
浅释统谱论世
族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种血脉相承的特殊形式存在于中华民族血缘文化之中。翻阅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不难看出族系文化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强大的族系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活力发展壮大。
在古代文化蒙昧期,族系的表现形式,由聚众揭竿而渔,到母系、父系期间无不存在族系的社会成分。直至三皇五帝,夏商周,族氏系统雏形初步形成。由远古结绳记事,发展到甲骨文出现,社会活动有了简略记载。及至公元前后,一部旷世杰作《史记》现世,对中华民族古代史有了全面概述。其中族谱的发展也只能在王公贵族间流行。谱牒由官修扩展到民修也是在唐宋时期,但由于战争灾害,人口灭杀,以及秦朝焚书坑儒,汉朝黑黜百家,独尊儒术,均严重影响了族谱的传承。北宋时期欧阳修,苏洵创立欧苏谱法,使民间修谱一度兴盛。南宋灭亡,元朝统治严厉,岂容百姓修谱,辽、金、元三代时期很少有百姓篡谱。明代山西、湖北、江西等地大规模移民,家族四分五裂,导致大量族谱传承中断。明后期至清末民修家谱有所发展,题例、内容有所增加,部分有影响的姓氏分别采用了大宗之法,小宗之法,谱牒文化蓬勃发展。及至民国期间的战乱,家谱再次焚毁严重。纵观谱学发展历史,兴衰不平,但由于族系血缘的凝聚力,使之久摧不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直至当今盛世,国强民安,历届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孙中山等对于民间修谱都给予很高评价,篡修族谱蔚然成风。我乔氏族系凭借修谱东风,开展了中华乔氏统谱。其目的是让全国二百六十万乔氏族人理清族系历史源流,不忘族根,增强族情族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统谱则是把同一姓氏的多个支系,以立祖时间为准,并以表格形式和帝子世系标注对应,达到团结溶合的目的。在族谱编排中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使内容真实可信。对祖传老谱珍藏保存,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结合新时代的价值观,编篡统谱,使之重新焕发生机。
本次通谱世系卷的编篡,是我乔氏家族的第一次尝试;是有史以来的一大创举。我们在前无传承依据,后无文献记载,创意性进行了乔氏族系统谱、统世。统谱的核心是统一世系,世系不统一何谈统谱。从全国乔氏支系现状看,族谱泯失之严重,族人居籍分布之散乱,世系跨度之大,断代失考之广泛,实在令人叹息。依据历史记载和众多支系传衍规律,充分征求谱学界专家的意见,并参考其他姓氏如:孔、孟、郭……等姓统一世系统谱统世做法。(孔姓世系上溯至二千五百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郭姓上溯至公元三千多年商末的季历)。而我们乔姓上溯到黄帝子孙。即黄帝去世葬桥山,子孙守陵,以山为姓,定为桥姓。以桥山守陵帝子为开姓始祖,每三十年一世,排至现今(2021年),最低世系为162世。世系与六十字的总字辈对接后,世系排至216世。其中从明洪武元年至今按25年断代。洪武世系,最低世为27世。帝子世系162世和洪武世系27世对应平衡。世系对接以这两条世系标注为主线;平衡、规范全国各个支系的传衍世系。我们也知道,数千年来数千个支系的世系,能一世无误的统一到开姓始祖是不可能的。此做法也是在统谱统世中被逼无奈的一种没办法的办法。同时我们也诚心的希望宗亲能献出统谱统世的理想办法。所以统谱统世也是在大范围广泛地前提下同一姓氏华夏各支系大团结,大溶合。以上浅略几点论述有不当之处,恳请宗亲批评指正。
中华乔氏统谱执行主编 乔念田
二〇二〇年十月